近日,在摩根士丹利基金举办的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会上,主动权益投资团队表示,今年经济温和复苏可能性较大,结合当前所处的政策周期、盈利周期来看,预计市场结构更偏成长和消费,当前A股处于预期和估值低点,看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趋势。
宏观经济方面,摩根士丹利基金预计2023年下半年国内经济依然呈现温和复苏态势,全年经济增速有望位于5%-5.5%区间。虽然今年一季度经济经历恢复性复苏后,二季度环比动能有所转弱,但下半年随着库存周期和价格指数触底反弹,经济有望企稳回升。展开来看,今年4月份工业企业库存增速降至5.9%,目前去库存经历了11个月,收入增速有所企稳,三季度有望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,供需矛盾或将改善,价格有望企稳,从而迎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抬升;今年5月中国PPI为-4.6%,增速延续下行,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,未来一个季度之内有望看到PPI同比增速开始出现收窄,环比增速转正。
流动性方面,宽松态势逐步显现。国内货币政策仍保持积极,6月份LPR与MLF同步下调,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,中美利差有所收敛,降息带来的资金流出压力下降。四季度全球货币政策有望进入共振阶段,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,北向资金也有望呈现净流入趋势。
盈利与估值方面,去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录得负值,为-0.8%左右,而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实现了1.4%的增速,改变了去年业绩增速下行的趋势,业绩增速已出现拐点,摩根士丹利基金预计全年A股盈利增速在5%-10%。当前A股多数指数估值分位数处于较低水平,沪深300、上证50、中证1000、科创50等指数均位于历史估值的1/3分位。而和海外市场相比,截至今年6月底,当前沪深300指数静态估值仅为11.7倍,而标普500指数静态估值为25.3倍,差距明显拉大,并且显著低于经济低速增长的日本等国家的估值。当前A股低估值状态更多是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,市场综合情绪指数显示,市场在2023年6月上旬市场处于过冷阶段,市场情绪过于悲观,目前正处于缓慢回升阶段。
而历史表明,当市场综合情绪指数处于低位时,市场大概率也处于底部区域,继续下行风险很小。加之,今年国内流动性宽松,海外美联储有望结束加息周期政策面更加积极友好,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,A股具备估值扩张基础。
从美国、日本股市结构变化可以看到成熟市场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。美国作为消费型经济体,消费行业和医疗保健占比较高,其中消费占比合计在20%左右,且比较稳定。医疗保健行业占比在13%左右,过去十年稳定性极强。信息技术行业占比持续提升,截至2023年5月,信息技术市值占美股总市值的比例达到了32%。而日本股市今年创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高,日本经济在经历了长期的低速增长后,仍有不少公司股价强势上涨、屡创新高。从过去30年日本股市的行业变迁看,电器、信息技术、汽车、化工、机械、医药等保持着较高的份额,而不少优质公司也出现在这些行业当中。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,尤其处在国产替代的重要时期,当前国产化率较低、后续具有较大增长空间的细分领域值得长期看好,主要集中在通用机械、信息技术、半导体、医药等领域,未来随着技术突破打破壁垒,更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。
展望下半年A股配置策略,摩根士丹利基金主动权益投资团队表示,鉴于今年温和复苏可能性较大,市场结构上或更偏成长与消费风格,将重点关注现代化产业体系下的高端制造、信息技术,估值优势明显的医药、消费行业。基于国产化率、渗透率等指标以及当前所处的产业周期,看好半导体、工业母机、机器人(300024)等高端制造子行业,这些领域中的很多环节的国产化率均不足50%,具备可观的提升空间。长期看,中国人口正步入老龄化阶段,医药、医疗需求的长期性、持续性强,参考海外疫后复苏的节奏,今年院内复苏确定性更为明显,生物医药板块具备良好的业绩和增长基础。另外,依靠技术推动的信息技术板块拥有广阔想象空间,其中,数字经济是未来重要的经济形态,成为大国抢占竞争制高点的必经之路,当前数字经济中不少细分行业正处于景气度快速提升的阶段。再次,受到市场悲观情绪影响,A股中的核心消费标的目前处于明显低估状态,而2023年为“消费提振年”,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”的高层表态明确了消费在未来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;随着下半年国内CPI的企稳回升,消费的动能有望提升,也为相关板块带来较为积极的机会。